金年会

>> 加入收藏 >> 學校首頁
當前位置: 首頁 > 時政要覽 > 正文

全球環境治理中的中國擔當

作者:宣傳部    時間: 2021-12-22    點擊次數:

2021年,在中國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的曆史中,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曆時17個月北遷旅程的十餘頭中國雲南野象成為“明星”,它們的點點滴滴都吸引着世界目光;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第一階段會議的成功舉行,再次讓世界聚焦中國雲南……

中華文明曆來崇尚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上的主旨講話中,習近平主席提出三個構建“地球家園”的願景,對人類要共建怎樣的地球生命共同體這個時代之問作出了全面闡釋。在中國的倡議與積極參與下,全球環境治理體系朝着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方向穩步邁進。

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地球家園

雲南大象的北上及返回之旅,讓世界看到了中國保護野生動物的成果。這一場曆時17個月的大象奇遊,橫跨中國4個地級市轄區,實現了全程人象平安,無疑是中國在動物保護,乃至整個生态環境治理領域相關措施落實成效的生動縮影,也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的有力證明。

作為最早簽署和批準《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締約方之一,中國一貫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不斷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時俱進、創新發展,取得顯著成效,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生物多樣性保護之路。

目前,中國森林覆蓋率和蓄積量連續30年實現“雙增長”,90%的陸地生态系統類型和71%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都得到了有效保護。40年間,大熊貓野外種群數量從1114隻增加到1864隻;朱鹮由發現之初的7隻增長至目前總數超過5000隻;難得一見的老虎也不時在東北、華東和華南地區現身……除此之外,中國還劃定了35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其中32個陸域優先區域總面積達276.3萬平方公裡,對有效保護重要生态系統、物種及其栖息地具有重要意義。

生态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曆史趨勢。引領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新征程,中國提出令人矚目的“中國行動”:率先出資15億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構建起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這一系列精準的保護“路線圖”,為解決全球特别是發展中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面臨的難題提供了解決方案,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也給全球帶來信心和希望。

構建經濟與環境協同共進的地球家園

“中國将力争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需要付出艱苦努力,但我們會全力以赴。”習主席在出席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并發表重要講話時,再次重申中國踐行“雙碳”承諾的堅定決心。這意味着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強度降幅,用全球曆史上最短的時間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

從決心到行動,為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标,中國言出必行。中國建造了大量的太陽能和風電場,可再生能源的投資連續多年排在世界第一,可再生能源成本正在日趨下降。在新能源汽車生産和銷售規模上,中國連續6年位居全球第一,占全球總量一半以上。《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顯示,2020年中國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48.4%,超額完成了中國向國際社會承諾的到2020年下降40%至45%的目标。

2005年至2020年,中國氣候行動取得大幅進展的同時,中國國内生産總值增長超過4倍,農村貧困人口減少将近1億人。這意味着中國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已開始走上比較能夠協調發展的脫碳路徑。2021年10月,中國發布了《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要求将碳達峰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方面,重點實施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綠色低碳全民行動、各地區梯次有序碳達峰行動等“碳達峰十大行動”。

氣候變化問題是全社會共同面對的挑戰。應對氣候變化作為一個重要目标,正在成為中國的自覺行動。世界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從2005年開始,中國累計節能量占全球50%以上,中國減排對全球貢獻有目共睹。這不僅意味着中國正在做出艱苦卓絕的努力,更充分體現了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的大國擔當。

構建世界各國共同發展的地球家園

“氣候變化是大自然對人類敲響的警鐘。世界各國應該采取實際行動為自然守住安全邊界,鼓勵綠色複蘇、綠色生産、綠色消費,推動形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格局,讓良好生态環境成為可持續發展的不竭源頭。”在新中國恢複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紀念會議上的講話中,習主席從中國的實踐出發,向世界發出了攜手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環境治理難題的綠色轉型倡議。

近年來,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荒漠化加劇、極端氣候事件頻發,人與自然深層次矛盾日漸顯露。在全球環境風險挑戰面前,各國是同舟共濟的命運共同體,單邊主義不得人心,攜手合作方為正道。

近年來,中國已成為《生物多樣性公約》及其議定書核心預算的最大捐助國、全球環境基金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捐資國,已批準實施30多項與生态環境有關的多邊公約或議定書。今年COP15第一階段會議期間,與會各國通過了“昆明宣言”,達成了确保最遲在2030年使生物多樣性走向恢複之路的共識。

當前,世紀疫情與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複雜交織,各國不論大小和發展程度,均在抗疫、經濟複蘇等方面有迫切的共同訴求,全球環境治理體系由此迎來了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機。提振全球環境治理的雄心和信心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實事求是,充分考慮目标的可達性、措施的可操作性以及世界各國的發展差異,為全球環境治理體系朝着公平合理、合作共赢方向邁進提出切實可行的實現路徑。

衆力并,則萬鈞不足舉也。參與全球生态文明建設,中國一直在行動。中國願與國際社會一道,同舟共濟、勠力同心,共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道,為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作者單位:習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

上一條:習近平同土庫曼斯坦總統别爾德穆哈梅多夫就中土建交30周年互緻賀電
下一條:把舵引航,引領中美巨輪共同前行——中美元首視頻會晤向世界釋放積極信号

XML 地圖